点击 环球办公关注我,加★星标★

前两天是第23个“世界睡眠日”,日前,有关睡眠的多份报告引发关注。


(资料图片)

《2021都市打工人睡眠报告》显示,最能熬夜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及广州;《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睡眠问题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现象级苦恼。

有的人睡不着,有的人不敢睡,有的人睡不好,未曾想到,现在会睡觉,也是一种本事。

01

怎么样才能称之为“会睡”?睡眠时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据《每日邮报》报道,46岁的Sarah Chalmers参加了英国伦敦一个睡眠学校的实验,分别连续五天睡满8小时与只睡6小时,只睡6小时的脸明显比睡满8小时的脸憔悴许多。 好的睡眠,是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尤其是保证每晚的深度睡眠时间。 根据睡眠中脑电波、肌电波及眼球活动的变化,人的夜间睡眠,先后经过非快速眼动睡眠(即浅睡期、轻睡期、中睡期、深睡期),进而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梦境产生阶段),算是一个睡眠周期结束,而后继续启动下一个睡眠周期。 睡觉的这一个晚上,先进入浅睡眠然后自然进入深睡眠,然后又是浅睡眠然后又深,来回交替直到醒来。 而进入深睡眠状态的中睡期、深睡期及快速眼动睡眠期,才对解除疲劳有较大作用。 因为在深睡眠状态下,大脑皮层细胞处于充分休息状态,这对于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免疫抗病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深度睡眠时间的长短是睡眠质量好坏的关键。 深度睡眠的时间够长,身体才算解除了疲劳,而为我们带来健康睡眠的舒达,能有效帮助我们快速进入深度睡眠,从而提高睡眠质量,让我们成为“会睡”的人。

02

“报复性”休息,会让你越来越累

英国作家埃尔伯特曾说过一句特别扎心,但又特别有道理的话:“没有比刚刚度过假期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为什么休完假的人反而更需要假期呢?因为很多人休假都是“报复性”休假。

平时在公司上班又忙又累,体力脑力一刻不能得闲,好不容易有了假期,自然想好好放松一下。

所以,很多平时做不了的事,都在假期去做:游戏玩他个天昏地暗,看剧看他个两夜三天,睡觉睡他个日上三竿……平时工作、学习中的自控力也都在此刻短暂释放。

拿身边的一个朋友为例,春节前信誓旦旦给自己立下了flag:写两篇稿子,学习PS的相关知识。

结果春节这些天她是怎么过的呢?年三十和家人一起热热闹闹过除夕;初一呼朋唤友组饭局;初二,逛街拜年打游戏;初三,看剧睡觉不想起。转眼到了初四,才发现啥也没做。眼看假期将尽,她一下子就焦虑起来了,每天熬夜写稿子,搞得精神状态很差,比上班还累。

你不妨想一想,你是不是也这样:总想着难得假期,要好好休息一下,就把要做的事推一推,放一放,结果放松变成了放纵,休假变成了“假休”,离上班时间越近,越感到疲累。

其实很多时候,所谓的“累”,更多的是心累,当假期拟定的目标没有完成,当假期的期待落空,此时心里的焦躁、愧疚、遗憾等情绪一起涌上心头,自然会感觉到很累。

记住这么一句话:明天的压力,一定是今天给予的。所以,在今天学会正确的休假方式,明天会更轻松。

03

真正的休假,是给体力和脑力充电

人为什么要休息?总体来说,有以下两个目的:

其一,体力蓄能。

其二,脑力充电。

职场上的人,就没有不累的。这个累可能是身体上的,可能是脑力上的,更可能二者皆有。

所以,你需要适当的休息。休息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是为了在假期结束后更热情、更高效地投入工作。

对于体力劳动者而言,休息可以是精神、肉体上的放松,可能睡睡觉,看看剧就能缓过来,但对于脑力劳动者而言,没有计划、没有节制的休假,只会越休息越累。

什么是正确的休息方式呢?吴军说过:“休息的本质,就是从外界获得能量和信息。”

所谓休息,并不是要你无节制地释放,而是要你换种方式获取知识和信息。

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曾做过一个实验:他采取两种方式消除右手的疲劳,一是让两只手同时静止休息,二是右手静止的同时让左手适当活动。随后,他通过握力测量了右手的疲劳度,发现第二种方法让右手的疲劳感消除得更快。这证明变换人的活动内容才是积极的休息方式。

这其实是有着理论依据的:人的大脑皮质上有一百多亿个神经细胞,功能区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当某些区域活动时,另外一些区域才会休息。

因此,正确的休息方式,是通过变换工作内容,从外界获得能量和信息,来给自己脑力充电。

举个例子:春节假期你打算写两篇稿子,学习PS,千万不要拖到最后几天才去做,这样你会成为时间的奴仆,被紧紧束缚住,要提前拟定计划,劳逸结合,适当休息,补充脑力。写稿子写累了,不妨去练习一下PS,画画,看场电影;学习PS累了,不妨看本书,听场音乐会。

尽量把自己的生活、工作安排好,不要等累了才休息,保持张弛有度的节奏,如此才能保证休息的质量。

04

真正的工作高手,都很会睡觉

90%成功大佬睡眠不超过6小时!

先简单给你一组数据,让你感受一下:奥巴马每天只睡6个小时,雅虎的美女 CEO 玛丽莎·梅耶尔每天只睡4个小时,今年把总统选战搅成一团浑水的地产大亨特朗普据说也只睡4个小时……

还记得2016年年末的时候,网络上突然传出一张王健林的日常行程单吗?

是的,这一天并不特别,只是王健林日常工作的一天而已,24小时,两个国家,三个城市,飞了6000多公里,签约500亿合同……

即使不出差,早上七点十分,王健林也会准时到达万达北京总部25楼的办公室,开始工作。这样的工作习惯,从创业以来坚持了二十多年。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曾在直播节目中也一再谈及自己的“四小时睡眠法”,引发广泛热议。

大佬们不眠不休,真的不困吗?

你知道撒切尔基因吗?

有科学家做过研究:有些人可以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还精力充沛,除了他们自己很拼很努力,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体内有一种异于常人的基因。

他们还把这种基因命名为“撒切尔基因”,因为据说撒切尔夫人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少睡者”的典型。

在Quor上,我看见有人在问:为什么跨国公司的CEO们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还能有效地管理几百亿市值的公司?

当然,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有科学家做过研究说,确实是有些人可以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还精力充沛,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拥有“撒切尔基因”的人群。

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少睡基因”,难道就是要输在起跑线上吗?

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更好的模式是什么呢?我们把它叫做「主动休息」。

主动休息的第一条原则:交替工作。

也就是:主动掌控工作和休息的节奏。

Draugiem 集团做过一项调查:他们调查了企业里工作效率最高的 10% 的员工,发现:他们在工作总时长上跟其他员工并无显著差别,那么差别最大的地方在哪里呢?他们平均每工作52分钟,就会休息17分钟。

组织心理学家 John Trougakos 也认为:我们每小时至少要休息10-15分钟,休息的时候不要看邮件、思考工作,而是要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主动休息的第二条原则:动脑休息。

前面讲到,很多人的误解是:休息就是要不动脑子,让大脑彻底放松,无所事事。于是,很容易沦为刷剧、刷手机、闲聊,甚至发呆。

这其实是错的。为什么呢?因为,大脑是无法「不动」的,只要我们醒着,它就会一刻不停地运转。如果你不给它外部的刺激,它就会转向内部,开始通过 DMN 模式漫无目的地反刍,从而让你陷入不安定的情绪波动之中。

刷剧、刷手机则是一种用外在的新鲜刺激去填充注意力的方式,依靠这种刺激把大脑一次次拉回外界。但这种刺激是无意义的,很容易提高大脑的阈值,从而令你感到无聊、烦躁、提不起兴致。

所以,一个更好的休息方式是什么呢?是采用中低耗能的模式,去做一些跟日常工作不同的事情,激活大脑不同的运转模式。

比如:学习一门手艺、技能,接触一个新领域,培养一个兴趣爱好,等等。

这种充实感,以及创造的乐趣,就是对抗生活的繁琐、无常和枯燥的最好的武器。

主动休息第三条原则:保证整周期睡眠。

正常人的睡眠结构周期分两个时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两者交替出现。

一个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一个快速眼动睡眠期构成一个睡眠的完整周期,大概是 90分钟。而我们一个晚上的睡眠,要经过 4—6个睡眠周期。

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期的时候,如果闹钟把你叫醒,你就会感到一整天都昏昏沉沉。如果在完成整个睡眠周期或者处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时候把你叫醒,你就会精力充沛,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

所以,重要的并不是睡足 8小时或者9小时,而是睡足睡眠周期的整数倍。

一定要知道,睡眠占据我们人生的三分之一,滋养着另外的三分之二。 所以未来的日子,要好好睡觉,然后努力追梦。

-END-

更多延展阅读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环球办公

记得加星标哦~

商务合作丨办公咨询

干货学习丨加入群聊

@鸟哥助手

期待你的

分享

在看

点赞

关键词: